IWC万国表工程师系列IW338903腕表

涡轮大飞之后,他还想做什么表? 专访IWC万国表时计及机芯组装副总监Markus Bühler

2025年05月13日 15:06 来源:腕表之家 类型:原创 作者:李梦超
    [腕表之家 2025“钟表与奇迹”日内瓦钟展]在历年的 “钟表与奇迹” 高级钟展中,IWC万国表的展厅设计向来与新款腕表一样备受期待。万国展台就不仅是观赏新表的空间,更成为承载腕表叙事的重要载体。以去年为例,万国将象征永恒时间的昼夜更迭、月球轨迹与璀璨星辰融入展台设计,将整个展厅打造成了微型宇宙,步入展厅即像探索星河,在探索葡萄牙系列制表艺术的同时,也完成了一场与时间奥义的对话。

    而今年,IWC万国表再一次以“形可依技可循”为设计理念,延续其一贯的工程美学,以黑白主色调构建空间来诠释“功能为先”的设计哲学,同时辅以鎏金元素点缀,注入精致细节。也作为即将上映的《F1》电影合作伙伴,同时还是影片中虚构车队“APXGP”的官方赞助商,万国还直接搬来了影片中由布拉德・皮特与戴姆森・伊德瑞斯驾驶的F1赛车,以及负责影片拍摄的AMG摄影车都放置在了展台核心位置,使腕表与赛车所代表的机械美学与文化在此交织,构建出了一个沉浸式体验空间。

全新工程师自动腕表42 
型号:IW338903

    那熟悉IWC万国表的表友们都了解,以往万国在推陈出新上都有一个习惯,就是在表展上会挑选一个系列来做更新换代,像去年就是万国的葡萄牙之年。而今年,万国打破惯例,不再局限于单一表款系列的重点升级,而是为全球钟表爱好者带来双重惊喜:同步推出工程师系列与飞行员系列的全新力作,以双系列齐发的强劲阵容,展现品牌在制表领域多元的创新活力。

IWC万国表时计及机芯组装副总监Markus Bühler

    也在表展期间,腕表之家再次采访了“涡轮大飞”的创作者,IWC万国表现任时计及机芯组装副总监Markus Bühler,与他围绕今年的全新作品,还有万国制表工艺与设计创意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谈。

三款飞行员计时腕表 灵感源自即将上映的电影《F1》中的虚构车队“APXGP”

    万国今年新表就先从材质、功能和尺寸上丰富了工程师系列,推出了35毫米工程师、黑陶瓷表壳以及万年历款式,而飞行员腕表除了推出主打防震的XPL陀飞轮以及跳字万年历,这些融入了万国标志性的大复杂功能设计以外,还推出了与《F1》电影中虚构车队“APXGP”的特别版本。也在采访开始,我就向Markus问道,在今年的新品中他个人最喜欢哪一款?

全新工程师万年历腕表41
型号:IW344903

Markus Bühler:这真是一个挺难的选择,我觉得我没办法从新表里选择其中一块来作为我的最爱,这太难了。不过我先可以给大家聊聊,我这几天一直佩戴的全新工程师万年历腕表41。作为工程师系列的全新力作,无论是尊达型工程师腕表,延续1976年杰罗·尊达的经典设计,还是源自1985年由前首席制表师葛珞斯开创性的一键调校万年历技术,这两项都是万国历史上的非常重要的里程碑,而现在我们也很开心将两位大师的心血,能巧妙地融合到一起,让工程师与万年历就成为了完美搭档。当然,今年其他新品同样亮点十足,每一块都值得细细品味。

全新大型飞行员减震装置陀飞轮镂空XPL腕表
型号:IW357701

2021年我们推出的大型飞行员SHOCK ABSORBER XPL腕表,当时为了提升抗震性能是花费了很多心思。所以后来我们也想着,既然都在普通机芯的避震上做了尝试,那不如接着来挑战一下更复杂的陀飞轮机芯,于是我们把研发的SPRIN-g PROTECT®减震系统拿过来做重新适配,最终效果也出乎意料,在大复杂功能机芯上取得了突破式的成就,不仅让陀飞轮机芯的抗震能力有了质的提升,我也认为这种创新其实是给陀飞轮腕表打开了新的可能性。

全新飞行员系列高性能计时万年历数字日期月份腕表
型号:IW388801

全新的飞行员系列高性能计时万年历数字日期月份腕表,也同样沿用了万国经典的跳字万年历显示,将传统的大复杂功能显示模式也做到了突破,这是一个绝妙的腕表选择。

左:18K 5N金款工程师自动腕表35型号:IW324903
右:18K 5N金款工程师自动腕表40 型号:IW328702

还有工程师系列全新的35尺寸,以及贵金属以及陶瓷款式,在工艺精湛的同时延续了工程师系列腕表一贯优异的人体工学,非常易于佩戴,也适合任何手腕。

这里也着重要说的是,全新工程师自动腕表42在陶瓷表壳的应用上达到了新的高度,原来我们的陶瓷材质大多都是出现在飞行员TOP GUN上,就必须严苛按照飞行员的实际不反光使用需求,来使用哑光饰面,而现在我们用上了缎面拉丝以及镜面抛光工艺,与精钢款式同样的修饰处理,就让表壳表面具有了高光泽度,也让表壳更有立体感,使得万国陶瓷表呈现出了全新的视觉效果。今年这些新表如果可以的话,我真想把所有都收入囊中!

IWC万国表大型飞行员腕表Markus Bühler特别版 初代涡轮大飞 腕表型号:5003

图片源自网络

大型飞行员腕表52 T.S.C. 元祖大飞 型号IW431

    在今年的飞行员新品中我最喜欢XPL陀飞轮减震腕表,因为在我看来XPL的设计,就是对飞行员表的经典风格进行了创新,就以b-uhr飞行观测表,元祖大飞那样的经典设计为基础,来融入了很强的科技感,主打新锐炫酷,也做到了真正有特色且辨识度很高。就这些元素也在我看来,其实跟Markus Bühler他当年设计的涡轮大飞很像。Markus也认同我对于万国在对传统做创新设计的看法。

    不过我们一直也想有机会能深入了解XPL的防震性能究竟有多“硬核”,XPL系列腕表的基础,就在于采用的SPRIN-g PROTECT®减震系统BMG大块金属玻璃,将原本多用于表壳制作的金属玻璃,给放在机芯里实现减震,甚至还能给陀飞轮这种复杂功能机芯减震。我特意跟 Markus 聊起这个技术亮点,XPL防震到底有多厉害?他也直接回答超乎想象!

从左至右:两度荣获奥斯卡奖的作曲名家汉斯·季默,奥斯卡奖提名制片人杰瑞·布洛克海默,IWC万国表首席执行官克里斯托弗·格莱恩格-海尔

Markus Bühler:我们首先需要理解一件事,在过去人们戴豪华手表大多只在正式场合,比如晚宴或其他不太需要高强度活动的场合。但如今,人们甚至会戴着豪华手表去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,甚至跑步、网球、高尔夫、赛车之类的运动,所以我们必须应对这种变化,能给消费者们准备更多的腕表选择。

避震器运行演示
动图源自网络

同时也在过去机芯中的传统避震系统,也就是避震器,由宝石和固定弹簧组成,当腕表受到冲击震动,它就可以保护堪比头发丝粗细,大概也就不到一毫米粗的摆轮轴不被折断,通过避震器来吸收摆轮轴的震动。但在传统机芯设计中,也只是在摆轮组件中加入避震装置,而我们的理念是为整个机芯打造一套完整的避震系统,于是我们决定将机芯置于表壳内的 “弹簧系统” 中,机芯就像被弹簧悬包裹在表壳内,独特表冠耦合系统也可在解耦状态下让机芯于表壳内自由运转。

金色减震弹簧由BMG大块金属玻璃打造

葡七使用的自产52011机芯,装配黑色陶瓷材质打造的啄木鸟上链系统

    其实我喜欢XPL系列还有个重要原因,就让我看到 IWC在材质创新上又玩出了新高度。他们对于创新材质的应用已经早就不仅局限在表壳上了,而是进入到机芯中,就像之前的比勒顿上链系统,就通过对于陶瓷材质的成熟应用,用陶瓷的耐磨性来解决上链系统中棘爪上链轮的磨损问题。Markus聊到这点时也很高兴,他说IWC一直追求的就是这种从外到内、从表壳到机芯的全方位材料革命,毕竟真正的制表创新,从来不该被 “表层” 限制。

XPL腕表减震弹簧运转演示

Markus Bühler:正如你所提到的,这个弹簧系统采用的是BMG大块金属玻璃材质(Bulk Metallic Glass)。这种材料此前用于表壳制造已经被腕表行业所熟知,但我们发现,这种材料在特定场景中能发挥更大价值,于是研发出更适配的应用方案,就把它作为机芯中的悬臂式弹簧来打造避震系统。

金属玻璃也叫非晶态合金, 是一种具有无序原子结构的块状金属玻璃,制造它的关键工艺是瞬间冷却,金属玻璃在超高的温度条件下高压注射成型,然后进行超快速冷却加工,由于冷却速度太快了,熔化的合金液体来不及急正常排列,调整为晶体结构,而突然被转化为毫无秩序的固态。

现阶段万国也在大型飞行员减震装置XPL腕表“托托·沃尔夫 x梅赛德斯-AMG马石油F1™车队”特别版上,实现了块状金属玻璃减震系统的缤纷色彩叠加夜光效果,整体涂以马石油绿色Super-LumiNova®夜光涂层

因为块状金属玻璃是一种非晶态物质,它不像金属那样具有晶体结构,而是介于金属和玻璃之间,同时又克服了它们各自的弊病,材质特性上分别集结了金属和玻璃的优点,当玻璃的非晶态结构与金属材料特性结合,就会形成一种韧性极强的材料,抗拉伸能力,抗震也远超过这些常规金属。因此,块状金属玻璃是打造避震系统的绝佳选择,而我们的避震装置也的确实现了卓越的冲击吸收性能。

梅赛德斯-AMG马石油车队领队托托·沃尔夫佩戴XPL腕表

至于防震性能到底有多强?我们直接说XPL腕表在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(Cavendish Laboratory)的冲击试验中取得的成绩,三针版本的XPL成功抵御了超过30,000g的重力加速度,而全新的陀飞轮版本抗震测试也达到了吸收约10,000g 的冲击力,这一加速度是什么感念?例如当表壳撞击硬物时,加速度可达300至1000g;机芯内部产生的加速度更可高达1000g,所以我们的成绩在腕表行业内都属于极高的防护标准,尤其是对于我们常规印象中更加精妙却又脆弱的陀飞轮腕表,也有了这样的设计,无论佩戴者进行何种高强度活动,XPL系列腕表都能轻松应对。

    Markus Bühler在发布完涡轮大飞那款作品后,在万国继续担任了四年原型制表师,随后也从2008年开始,他开始担任工业化部门项目经理,之后成为了IWC万国表的机芯组装与工业化负责人。也自2020年以来,他一直担任IWC万国表时计及机芯组装副总监,负责制表中心机芯组装的所有流程。

    IWC万国表位于沙夫豪森的制表中心是我见过科技化、自动化程度最高的,也毫不夸张的跟各位说,万国表厂的生产设备先进得就像高科技设备的精密加工车间,都让我觉得有点像漫威电影里钢铁侠的装备间。不过,我也注意到,万国也在部分工序上,就比如Markus全权负责的组装环节仍以人工为主,科技设备仅作为辅助。我也带着好奇向Markus 提问,IWC万国表是如何在人工,传统手工与技术发展之间取得平衡?这种“手工+ 科技”结合的模式到底有何优势与价值?

照片拍摄于1880年代初,万国生产钢质小型零件

Markus Bühler:这个问题很好!从IWC万国表的品牌传统来看,我们始终致力于将最前沿的技术与手工工艺相结合。在品牌建立初期,就在卓越瑞士制表师的传统工艺协助下,利用现代科技以及莱茵河畔的水电能源,来制造出高品质的机芯与腕表。莱茵河的水力非常关键,就为我们驱动早期技术设备提供了动力,如今再看那些机器,虽然已有些年头显得比较古老了,但在当时它们就是最尖端的技术。而我们在技术探索上从未止步,但同时也深知:对一枚奢华腕表而言,手工工艺不可或缺。

因为再好的机器,完成设定流程后就会停止运转,而最终成品的优劣,其实还是取决于人类赋予机器的指令,以及取决于操作机器的人。手工工艺本身就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,能实现机器无法完成的事:有些工序太过复杂或精细,机器难以胜任,比如说很多的优美曲线跟倒角抛光,而人类工匠却能凭借直觉与经验完成地更好。更重要的是,人类与机器的本质区别在于:工匠会一直调整,直到作品达到完美才会停手,这正是我们从制表师身上珍视并依赖的特质。制表工艺如此复杂,唯有像艺术家般的制表师,才能将高科技生产的零件,亲手组装成一枚有灵魂的腕表。

    每次与Markus交谈都少不了提到他打造的涡轮大飞,毕竟要从众多飞行员腕表中只挑选一只最重要的,最具代表性与辨识度的款式,我们跟许多表友一样可能都会选择涡轮大飞。它也作为整个万国作品中的“金字塔尖”存在,既在我看来,能与它相提并论的特殊作品,或许也只有那枚著名的“沙夫豪森战驹”了。

IWC万国表学徒计划每年会接收约50-60名实习生,为他们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、指导和培训

    多年来,Markus也作为万国学徒计划的成功典范,体现了万国为学徒所提供的机会和鼓励创新的文化,除了让全世界表迷都为他的作品津津乐道,想必也肯定激励了不少学徒。也在去年万国的新品中,那枚葡萄牙系列手动上链陀飞轮昼夜显示腕表(型号:IW545901)让我印象还挺深刻的,除了好看,对复杂功能的显示模式做了创新这些因素外,这也是继Markus设计的“涡轮大飞”后,万国再一次采纳了学徒的创意。这一次Markus也向我们分享了万国的学徒计划,以及当学徒提出创意时,万国是如何从学徒的原始灵感出发,激发并将其一步步打磨成最终的产品项目,来实现这些新想法。

IWC葡萄牙系列手动上链陀飞轮昼夜显示腕表
型号:IW545901

Markus Bühler:IWC的学徒培养体系一直备受认可,我们也从中受益颇深。IWC万国表早在30年前就发现,学徒往往是最具创造力的群体,因为他们初入行业,完全不受‘过去成功或失败经验’的思维限制,就是不考虑之前是否有行得通的经验,或者过去有行不通的案例。我们在这个行业工作很久了,难免思考方式上会有些固化,而他们的创意极度开放,也总能冒出一些令人眼前一亮的大胆设想。为此,我们会定期举办创意竞赛和头脑风暴活动,鼓励所有员工,鼓励从资深制表师到年轻学徒来共享灵感,并尝试将这些创意元素融入腕表的设计或功能研发中。我认为这不仅是发掘和培养人才的有效方式,也有助于营造团队内部开放、积极的沟通氛围。

IWC万国表传奇万年历开创者葛珞斯·克劳斯与时计及机芯组装副总监Markus Bühler在IWC万国表制表中心的复杂功能部门检查组装过程

比如,你提到去年那款在陀飞轮上搭载球形昼夜显示功能的葡萄牙腕表,其核心创意就源自一位学徒在创意比赛中提出的概念。我们当时眼前一亮‘这个想法太棒了!能否详细说说你的构思?技术上如何实现?’随后,这位学徒亲手制作了第一个原型组件,以验证他的概念是可行的,在之后,我们将这个创意纳入产品开发流程,最终成就了一款全新作品。我认为这正是IWC万国表的独特之处 —— 我们既能从最年轻的学徒身上汲取新鲜灵感,也能依托90岁高龄的传奇制表大师,葛珞斯先生那般的经验积淀,让不同时代的智慧在制表过程中碰撞融合。

    采访临近结束,我向Markus Bühler提出了最后一个问题,如果有机会再次从设计到机芯全程主导一款腕表的制作生产,并拥有完全的创意主导权,他会想打造一款怎样的腕表?

左:1985年,首款搭载一键调校万年历功能的达文西万年历腕表问世
中:1986年,IWC万国表推出世界上第一款陶瓷腕表——达文西万年历腕表(型号:3755)
右:1980年,IWC万国表推出全球首款钛金属腕表:IWC万国表保时捷设计Titanchronograph(型号:3700)

Markus Bühler:这个问题就挺难回答了,但我还是会尽量坦诚作答。实际上,IWC目前的产品系列已经完全体现了我想做的设计理念。IWC万国表向来以复杂功能比如万年历和创新材料著称,万国在1985年推出了首款搭载一键调校万年历功能的达文西系列腕表,随后1986年IWC万国表推出世界上第一款陶瓷腕表——也是达文西万年历腕表,包括是在1980年IWC万国表就推出全球首款钛金属腕表。万国自始至终一直在坚持这两条并行的发展路线,对于复杂机芯技术与创新材料应用,这也始终是品牌的核心方向。

就像眼前我手上这款受杰罗・尊达设计灵感启发的全新工程师系列腕表,再次融合了葛珞斯·克劳斯标志性的万年历技术,以及今年推出的黑陶瓷版本,这正是技术加材质双重创新的最佳体现,我认为这就是我们该坚持的道路,也是正确的选择。如果再给我一次主导制表的机会,我依然会把重点以及精力集中在功能与材质的融合创新上。

    以上就是腕表之家在2025“钟表与奇迹”日内瓦钟表展与IWC万国表时计及机芯组装副总监Markus Bühler的专访内容。腕表之家也在表展期间针对IWC万国表一系列新作做了更详细的报道,感兴趣的表友们,也不妨关注我们的表展专区内容。

更多表展详情,请点击腕表之家日内瓦表展专题: https://geneva.xbiao.com/

IWC万国表品牌专区,请点击:https://geneva.xbiao.com/iwc/

为本文评分

文章中涉及到的11款产品

80 22

我来写评论

我来写评论
提交评论

最新评论

下载APP
关注微信
分享 更多